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1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5篇
教育   6129篇
科学研究   1011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300篇
综合类   465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1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865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恩师孙喜亭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思想家,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的许多著作都是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普遍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是在密切关注中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问题观察研究的成果和理论求索。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具有主导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孙先生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形成、传播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2.
GPS/GI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通信链路的选择策略,针对一套实用的GPS/GIS车辆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3.
高职院校中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差生,用真诚去关爱差生,对他们理解尊重,与他们平等交流,就一定能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84.
通过斯图尔特.霍尔所提出的3种假设解码立场,即著名的"霍尔模式",将研究从原来的大众传媒"电视文本"研究主题推移至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广义文本的信息传递与接受,来解读跨文化交际中外来文化习俗传播与接受状况。文章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调查,得出样本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破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传递在传送者"制码"与接受者"解码"之间的非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85.
不同语言在不同化中的语用差异成为跨化交际中的障碍,从称呼用语、打招呼用语、礼貌用语、介绍、问候、寒暄及告别等方面分辨英、汉语的语用差异有利于跨化交际。  相似文献   
86.
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部分的目光语、手势语以及副语言范畴中的体距行为和空间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同有声语言相比较,人体语言具有独特的可靠性、隐喻性、言简意赅性以及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87.
论文化定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具有过分简单、以偏盖全、相对稳定而又可变的特征。它的形成要经过三个过程,传统观念和规范、媒体以及从众效应等是其形成的原因。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言语交际。信息传递,不都是简单的、单向的、固定的、一次性的。更多的。因此而更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乃是那些复杂的、双向的、随机的、多次传递方能完成的。因此,判定某处修辞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必须考察其在一个复杂的修辞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视其所造成的到底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若其所造成的是正反馈,那么,不管它多么生动、形象,都是失败的修辞;如若造成的是负反馈,那么,不管它多么朴拙、背谬,都是成功的修辞。  相似文献   
89.
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形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工作中,要求译者面对源语文化,力求保持原味,作出恰如其分的翻译,尽量让读者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气息,体会到不同的异域风情。从而正确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欣赏、接受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90.
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的隐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带有马克思特有的隐性话语。对比他在此前的著作中,交往的主体———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由人本主义的思想转到认为人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个体。而人的交往环境则是社会的普遍异化以及交往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